首页 两轮车 三轮车 汽车 头条 报价 推荐 资讯 焦点 品牌 技术
首页 >  焦点 > 

【天天热闻】贵博文物说节气 | 小寒鹊登梅

2023-01-05 14:09:07 来源:

栏目背景

规矩,自信和希望。这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

归属,传承和文化。这是每一件文物,所承载的自远古以来,华夏民族在造物、开智的探索求知中,蕴藉的深厚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


【资料图】

让“诗意的历法”和“厚重的历史载体”联名,焕活文物魅力!即日起,贵州省博物馆联合多彩贵州网教科文体事业部,策划推出“贵博文物说节气”系列报道。让我们在文物和节气、时间和空间的交汇中,感受数千年文化积淀下,文明的自信与博大。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 应腾)小寒大寒,抱成一团。今天是24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

在这个时节的寒梅枝上,喜鹊开始筑巢,为繁衍后代做准备。这一生动画面,成为中国传统纹样:梅鹊纹。今天,我们来赏析贵博馆藏文物,来自明代的“酱色釉梅鹊纹瓷碗”。

这件文物是1958年9月,在贵州盘县象鼻岭一座明代石室墓发掘出土的。一同出土的还有铜筷、铜铲、兽面纹铜觚、青瓷杯、寿字铜香炉等10多件随葬品。

吉祥寓意的纹饰起源于商周,发展于唐宋。喜鹊,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报喜鸟”,在古画瓷样中,它常和其他事物组合搭配。

在这件酱色釉梅鹊纹瓷碗的腹部,两面都画了一株梅花,一只长尾喜鹊站在枝头,这种纹样就叫“梅鹊纹”,也是中国瓷器的典型纹饰。

在马未都的《瓷之色》书中认为,汉唐时期类似酱釉的瓷器,大多是偶然之作,酱釉真正的崛起是在宋代。到了明代,酱釉瓷器又叫“紫金釉”,景德镇近年出土的永乐宣德官窑,就发现了罕见的酱釉。

而到了清代,人们对陶瓷审美发生了180度转变,含蓄之美被艳俗之美替代,釉的颜色也更加鲜艳夺目。而这貌不惊人的酱釉,大多被用在茶具和餐具上。

再看贵博馆藏的这件酱色釉梅鹊纹瓷碗,光泽含蓄,素雅清逸,图案更注重寓意和情趣,即便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器皿,也蕴藏着一份乐趣。

小寒天,无风也自寒;欣欣然,看喜鹊登梅。来,听贵州省博物馆讲解员李浩松,为你讲述贵州出土文物,酱色釉梅鹊纹瓷碗的故事。

记者:应 腾

关键词: 多彩贵州 贵州省博物馆 二十四节气

下一篇:
上一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