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添加剂的4个问题,60%以上的消费者都误会了!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4个问题,60%以上的消费者都误会了!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由来已久,伴随着现代食品加工工艺的改进和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和使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资料图】
不过,日前由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发起的《中国消费者食品添加剂认知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仍存在4大误解——
比如,有62%的消费者认为“长期大量摄入食品添加剂有害健康”;70%的消费者认为“天然来源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合成的更安全”;66%的消费者认为“0添加”“0防腐剂”的食品更安全;以及仍有近8成消费者认为“三聚氰胺”“瘦肉精”是食品添加剂……
下面,我们来一一解答这些“常见误解”~
图片来源:《中国消费者食品添加剂认知调查》
01
误解一:
长期大量摄入食品添加剂
有害健康?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长期大量”其实是外行话,真正懂食品安全的专家不会这么说。比如在评估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时,要充分考虑“终生、每天、大量摄入”的极端情况,因此网络上所谓的“长期大量摄入有害健康”几乎不可能出现。此外,国家标准在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量时也是“算总账”,因此大家担心的“叠加效应”也涵盖在内了。
02
误解二:
天然来源的食品添加剂
比人工合成的更安全?
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罗云波表示,这种想法可能与人们普遍存在“化学恐惧症”有关,但不论是天然来源还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都是“化学物质”,在管理上也是一视同仁:用同样的方法和准绳去评估其安全性。因此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同样安全的,无论何种来源。
03
误解三:
“0添加”“0防腐剂”更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指出,“0添加”“0防腐剂”是典型的恐慌营销,利用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担忧和不信任,反过来也进一步强化了“食品添加剂有害”的认知。实际上,“0添加”“0防腐剂”并不会更安全,有时还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作用,可能对其他产品形成污名化和不正当竞争,不利于食品行业的良性发展。
04
误解四:
三聚氰胺、瘦肉精是食品添加剂?
三聚氰胺、瘦肉精是两种典型的违法添加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只有政府批准使用的才是食品添加剂,未经批准而使用的是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消费者混淆了食品添加剂与违法添加物。尽管政府有关部门、专业界和食品行业围绕食品添加剂已经做了大量科普,但很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建议专业界进一步加强传播策略研究,让科学知识和理念真正做到“入耳入心”。
作者:阮光锋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关键词:
相关新闻
-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4个问题,60%以上的消费者都误会了!
- 童书湃|探索海洋,这些纸上“纪录片”超乎想象的美丽 环球观天下
- 宣城发布任免名单
- 傲慢与偏见贫穷贵公主TXT趣书网_傲慢与偏见贫穷贵公主
- 田间兴“混搭” 农业探新路-焦点信息
- 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扩容”_环球播报
- 鸟山明作品《SAND LAND》公开首支游戏预告 新动态
- 前5个月我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逾4100亿元 同比增长32.1%
- 描写金秋九月的古诗句 描写金秋九月的诗句 全球快报
- 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政策发挥聚集效应 多个项目在儋州洋浦投产|当前独家
- 借力高校专业优势 虹魔方破解大屏年轻化难题
- 禹洲集团:前5月累计销售金额97.21亿元 认购未签约金额4.31亿元
- “三夏”抢收忙 他们在行动
- 异动快报:意华股份(002897)6月9日14点44分触及涨停板-环球速看料
- 绝了,拒绝2队邀请赖在巴黎!内马尔摊牌,只要高薪,姆巴佩急了
- 会计毕业生遭“哄抢”?重庆理工大学这项人才培养模式功不可没
- 资产评估行业拓展新领域|全球观速讯
- 糖业股震荡走高 南宁糖业涨停
- 中赫工体公司副总经理靳飞:将继续与各方密切配合做好公益
- 漫威:海拉或将回归主线剧情?这次她将会选择站在哪一边呢?
- 一岁宝宝发烧可以吃鸡蛋吗_一岁宝宝37.5度算发烧吗-世界最新
- 全球最资讯丨国税税务申报如何网上申报(国税务网上申报系统)
- 同学聚会问卷的想法_刚认识适合送礼物吗
- 纪念馆和贡品之间的区别_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手工
